北京日報訊(記者 任珊)昨天,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迎來首個比賽日
kaiyun·開云。昨天晚上,第一場代表團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。北京市代表團副團長,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、副主任丁希松介紹,此次北京組成了19個民族共348人的代表團,帶來了許多體現京韻京味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。

丁希松說,通過多年的努力,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,一些項目躋身全國前列。本屆運動會,北京市精心籌備,成立了由漢族、滿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19個民族共348人組成的北京市代表團,將參加珍珠球、花炮、民族健身操等13個競賽項目及中幡、跳皮筋、雪壘等6個表演項目,在全力保持住優勢項目的同時,也挖掘了有潛力的項目,力求以卓越的表現、精湛的技藝、堅強的意志、優良的作風,充分展示北京各族運動員的風采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成果。

“我們在項目選拔調研過程中,力爭讓更多體現京韻京味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,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個大舞臺上匯聚展示、綻放光彩。”丁希松舉例,空竹隊展示的《俏花旦——集體空竹》這個項目,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抖空竹的技藝和傳統的京劇藝術元素,還有京味文化特色融為一體,該節目曾經登上過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。民族健身操的創編融合了典型的民族特色元素,以及健身操的精髓,集觀賞性、藝術性、競技性于一身,活力迸發、閃亮登場。傳統的中幡表演,攜古都的風韻,大氣沉穩、技藝高超,曾經連續六屆代表北京市參賽并蟬聯一等獎。
丁希松還提到,北京代表團參加的6個表演項目中,有3個是由中、小學生隊員參賽,分別是跳皮筋、斗牦牛和雪壘,覆蓋了表演項目全部三大類別,“這是我們以民族傳統體育為抓手,推動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動實踐效果。”